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市教科研中心常规要求,进一步规范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,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, 本着“解放思想,删繁就简,减轻负担,提高质量”的原则,制定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及检查办法:
一、教师备课管理
1.语数英备课:参教不满三年包含三年的年轻教师要认真研究“课程标准”和“教材”,在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备好教案。详细的、精品的教案每周2课,其余课时的导教案可以简述上课的主要环节、关键问题设计、对学生的预设等,并在课本或者教参上圈点勾画补充拓展。
参教三年以上45周岁以下的教师,每周1节精品教案,为年轻教师作指导和范例,其余课时可在课本或者教参圈点勾画、补充拓展。(45周岁以上的教师备课在课本或教师用书上圈点勾画)
2.综合实践课程每周1节,教师每学期重点活动不少于4项,这4项活动包括备课、活动方案、实施过程性材料、展示性成果等,综合实践老师要承担教育局及相应部门组织的活动并积极参加,为自己的专业成长积累材料。常规检查时以综合实践活动相关备课、资料为检查内容(可以是电子稿备课)。
3.思想品德课备课,每学期重点、精品备课不少于6节,其余课时可略备。
4. 传统文化(16节)、健康教育(10节)、环境教育(10节)、安全与班会(10节)用备课本按教材备课。一定认真书写,并按月达到相应课时数,可备简案。如遇相关活动由本学部任教此科的教师共同承担。
5.加强音、体、美、科学、信息技术课的备课和教研。教学计划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检查性。每学期备2至3个精品教案,不满三年的教师同上面第一条,其余教师仍沿用以前的备课方式,圈备或书面备课写反思。
(强调这些课程的上课纪律:任课教师必须制定适应自己课程特点的课堂常规,让学生做到认真上课,学有所成。不能以学生违反纪律管不住为由把学生赶回教室。同时,其他教师也不能以任何理由不让学生上音、体、美、科学、信息技术等课程。如果确实有事情可以给这学科的老师写个纸条让学生带给老师。只有老师规范,学生才能做到规范。)
二、学生作业的设置
1、学生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。小学一、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,但可布置少量口头作业,其他年级除语、数、英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,语、数、英书面作业每天控制在30――50分钟。中午严禁布置家庭作业,每晚分学科分层布置,双休日提倡布置探究性、实践性的家庭作业。
2、各科作业设置:
<语文作业>
(1)写字
铅笔字:一、二年级,上写字课,一律用铅笔书写,按要求在写字教材上书写。钢笔字:三年级以上,上写字课,间周一次,一律用钢笔书写,按要求在写字教材上书写。毛笔字:三年级以上,上写字课,间周一次。三四年级描红,五六年级临贴,按毛笔字帖教材书写。注意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,培养正确的执笔姿势。
(2)习作
二年级设写话,铅笔书写,每周一次。教材内容不够时,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补充,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,不能抄课本内容。三至六年级设大作文,钢笔书写,每两周一次。提倡写周记,不做统一要求。
(3)读书笔记
为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督促与指导,一至六年级皆开设阅读课,三年级开始设读书笔记,钢笔书写,利用阅读课或课外时间进行。读书笔记的内容必须是阅读的课外书,记录内容可以是词、句、段的摘抄,可以是读后感,可以是思维导图等。每周不少于一次。鼓励老师们开发个性化的特色作业。
<数学作业>
数学从一年级下学期起设演草。一、二年级设横格演草本,用铅笔书写,不能用自动笔。三年级以上用钢笔书写,不能用圆珠笔。演草作业每学期10次,有创新型作业。
<英语作业>
三年级上学期不布置书面作业,只留口头作业,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可布置抄写作业,每周两次。(每周一次,自然拼读特色作业每学期3次)书面作业必须用标准的四线三格英文练习本书写。四至六年级每节课后都要依据本单元的话题,布置适量的对话和听力等实践作业。
<美术作业>
各年级均按教材要求设置作业,其中包括绘画和手工制作等。作业要按教材要求完成,作业次数以教材要求为准。
<其他学科>
三年级以上,科学、品德、综合实践等学科可根据教材要求布置适量的实践型、活动型作业。
3、作业的批改。
(1)批改用笔。各类作业的批改均用红色笔(大仿用毛笔)。凡是教师在学生作业本上写的文字、数字和有关符号等,均要正确、工整、清楚、规范。
(2)批改数量。三至六年级学生的作文,每次可批改一半,另一半让学生互批,二次作文后教师批阅另一半学生的作文;利用作文评改模板批阅作文的,师生批阅符号一致,每篇作文要画出好词佳句,圈出错字错句并改正,有旁批有批语,有教师批阅痕迹;读书笔记教师可简单批阅,写清楚等级及批改时间;其余各科、各类作业均要全批全改。
(3)质量评价。各科作业皆采取等级制(A B C D)加短语进行评价,在每次作业的右下角注明,并写上批改日期。
作文的批改,在题目右上方注明作文质量内容和书写等级,如:作文质量得分,书写等级:90╱A。在作文的下面写总批和批阅时间,在作文纸的右边写眉批。要建立批改与讲评记录(可与作文备课结合起来),记录每次作文的批改情况,搞好讲评。
三、教师笔记要求
主要包括: 学习笔记、听课记录
1、学习笔记:内容以新课程、课改等方面的材料为主,也可涉及平时所见了解、接触到的好的教改理念、教学方法、管理办法等,每周500字以上。
内容可包括:
(1)以学部为单位在一段时间内同读一本教育专著的笔记和心得体会;
(2)积累与本学科教学有关的知识要点,可采用摘抄与剪贴的形式,突出实用性、业务性,但剪贴不得超过笔记的三分之二,剪贴后最好跟上自己的感悟;
(3)可以写教学感悟、教学札记、教育案例、教学随想等题材短文。
此笔记要保存好,多本后可根据时间先后编号长期使用。
2、听课记录:教师每周至少听课1节,学校领导干部(包括级部主任、教研组长、备课组长)每周至少听课2节。
四、单元过关检测及评价
1、及时做好随堂测试和单元过关,主要指单元检测(含阶段检测)。
单元检测一定要做到及时、扎实、有效,不走过场。教师要认真阅卷及时进行反馈矫正,进一步指导、巩固课堂教学的知识。
2、评价学生多元化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,多把尺子评价学生,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。
五、教学常规检查办法
学校常规检查要求:备课、作业、教师学习笔记、听课、单元过关及质量分析等常规,学校每月检查一次,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,检查结果全校进行通报。学校在学期末按每次检查成绩折合权重得出教师常规分,并纳入教师量化考核之中。学校每次检查都要在常规上注明检查数量、日期,并盖上学校检查章。
六、教师基本功
钢笔字、毛笔字每周一次,粉笔字每周展评一次。